黄金书阁

字:
关灯 护眼
黄金书阁 > 大明公务员 > 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

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

  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 (第1/2页)
  
  第六十一章南北京之论
  
  朱雄英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  
  而今大明的国土,空前之大,甚至比元朝也不差多少。
  
  东有日本,南尽爪哇,已经到了南半球了。西到中亚,如果说燕王一些附庸,已经到了欧洲。至于西伯利亚,青藏高原这些地步,只需派一个使臣,就尽数是大明之臣属了。
  
  整体上来说,南重北轻。
  
  北方已经没有明显的威胁了。长城内外皆是大明。
  
  即便漠北为燕王所有,但是本质上漠北是大明与燕王的缓冲区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漠北在燕王手中比在大明手中要好。
  
  无他,那就是人口问题。
  
  漠北的人口承载数量是相当有限的,即便是进行了畜牧业改革之中,有了更多的产出。也是如此。当然草原上人多到草原不能养活之后,他们自然要对外扩张。
  
  大明是缺人。但是草原上的牧民与大明需要的人力是错位的。
  
  大明需要的是农夫,是工人。甚至技术人员。但是漠北草原上有吗?
  
  不可能有的。
  
  即便何夕在大明推广教育也是很难的。何夕能做的,也仅仅是在整个大明建立起十几所大学,很多省份最高学府不过是一个中学。很多县里都没有一个小学。
  
  教育经费才是真真正正的无底洞。
  
  而发展工业所需要的人员,是工人。甚至识字的技术人员。而对外屯垦所需要的人员是农夫。而蒙古人根本不可能直接拿来用。而且蒙古人从骨子里性格也不是习惯这样的生活。
  
  千百年来,蒙古人都是这样的。没钱活不下去了。就去外面抢劫。
  
  他们习惯放牧,同样习惯打仗,而不是习惯当工人与农民。
  
  甚至这些人到了北京,也是问题人员。甚至造成社会结构的问题。
  
  但是在中亚就不一样了。
  
  中亚虽然有很多地方,可以屯垦。但更多地方都是宜耕宜牧。而且燕王这边缺人,汉人不够,但是信奉黄教,或者长生天的蒙古人也是可以的。
  
  毕竟漠北蒙古人与汉人相处时间长了。自然有很多被中原文化所影响。甚至蒙古人之中,也有不少所谓的读书种子。
  
  到了中亚那片地方,自然成为或燕王忠实的守护者。
  
  也算是支持燕王在中亚的征伐。
  
  北方几乎上没有什么战略上的威胁。但是在南方就不一样了。南洋,乃至新得手的东南亚。问题多多。有些事情,不用多说,朱雄英与何夕都是有默契的。
  
  对外扩张,封藩建国,是成本最低的办法。但是绝对不是长久的办法。
  
  几千年来,中国人已经将一个观念,深入骨髓之中了。
  
  那就是天下将定于一,天下必定于一。
  
  天下定于一。何夕改变了很多传统的观念,但是这个政治观念,并没有得到动摇。所以,何夕自己或许有将大明诸侯列国的局面维系下去。但是不代表其他人就是这样想的。
  
  这个其他人来说,也包括了朱雄英。
  
  朱雄英对南洋有什么样的想法,就如同何夕对安南,东南亚布置的心思,或许朱雄英心思更多一些。
  
  不管是大明努力开拓南洋,或者说朱雄英对南洋诸王下手等等方面。留在南京,要比留在北京要方便多了。
  
  何夕说道:「陛下应该知道,今后只要搞出电报,南京与北京的问题都不会太大了,更不要说,南北两京之间,已经快要开通铁路了。今后,南北之间,也不过十几日的光景。又能差多少?」
  
  南北铁路,也是何夕在任内大力推动的第一铁路项目。
  
  这几年进
  
  展也很快,当然了,其中要路过很多大江大河,修桥的事情,是一个极大的问题。但是除恶桥梁之外,其他路段都已经差不多了。
  
  朱雄英说道:「那是将来的事情。」
  
  何夕说道:「陛下,您的意思是?」
  
  朱雄英说道:「既然是南北两京,今后还是并列吧。不过冬季居南避寒,夏季北方避暑。反正火车来往不过十几日上下,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了。」
  
  「这也是姑父您说的。」
  
  何夕沉默了一会儿。
  
  他知道,朱雄英说的事情,有自己的想法,也有自己的道理。
  
  南北之间的隔阂本来就很深。
  
  在一场南北之战后,南北双方的隔阂更深了。想要弥合南北,问题更大了。何夕为了变法着想,想要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大明的统治集团。
  
  但是,南北之战,已经打完了。
  
  但是南北双方在政治上的争夺,还没有结束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