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二章 乌鱼子 (第1/2页)
下午两点左右。
潮水差不多到达最高点,李多鱼开着舢板船,带着小舅陈冬青,前往下网的海域。
到了地方后。
李多鱼带上了手套,先把那个插着小红旗的浮标捞了起来。
这些浮标是用来提醒路过的渔船,这里有渔网的,不过放的都是些沉底的粘网,倒也不担心被渔船的螺旋桨卷到。
要是放浮网的话,渔民若不在附近海域看的话,一旦动力渔船误入放网区域,螺旋桨很容易挂到渔网。
小渔船倒还好解决,只需要渔网剪断就行,如果是大船就非常麻烦,说不定还得找水鬼下去割渔网。
要是遇到天气不好,浪大的话,渔船失去动力,则会变得非常危险。
一般用粘网抓中上层鱼类,李多鱼几乎都会在现场,比如去年在入江口抓鲥鱼,他跟堂哥就一直守在粘网旁,就是怕过往的渔船卷到粘网。
将浮标捞起来后。
李多鱼让开始拉网,由于粘网至少沉到了二十多米深的海底,想把网拉起来的话,还是挺费力的。
李多鱼拉的时候,由于受力的缘故,渔船也慢慢往前进。
小舅则负责在解鱼。
由于这一带是泥沙底,并不是礁石区,所以几乎是没有石斑鱼和米鱼这种礁石鱼的。
网到的,大多都是些梭子蟹、半边鱼,偶尔也会挂到大海螺。
对这个年代的渔民来说,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海货,哪怕抓到了,也不会特别激动。
差不多拉了一百米后。
粘网挂了个黄色的大螺起来。
看到那颗大螺后。
陈冬青眼睛一亮,兴奋道:“不错,还搞了个木瓜螺。”
听到这个叫法后,李多鱼愣了下,这会反应过来。
在这个年代,并没有椰子螺这个说法,本地渔民一般都叫它木瓜螺。
其实李多鱼第一次听到椰子螺时,也很无语,这玩意明明长得像木瓜,一点都不像椰子,为啥就被叫做椰子螺了。
木瓜螺真的算不上好吃,如果说之前的大响螺是海螺界的天花板,眼下这个木瓜螺,那就是海螺界的弟中弟。
螺肉偏硬偏柴,不能煮太久,否则就跟吃橡胶一样,本地人一般烫水切片,跟红酒糟一起炒着吃。
在这个年代,木瓜螺跟鲍鱼一样,都是壳比较值钱。
鲍鱼的壳拿去做药材,而木瓜螺的壳则被人拿去做工艺品,海边有些手艺人会把木瓜螺的壳做成螺号。
也有不少杀猪的屠夫会买这种大海螺的壳,一旦猪肉卖不完的话,他们就会挑着猪肉到村里去卖。
而卖猪肉并不是靠喊,而是吹海螺,村民一旦听到“嘟~嘟~”的声音,就知道是卖猪肉的来了。
小时候,李多鱼也曾向村里的一位老人问过,为什么卖猪肉的以吹大海螺为信号招揽顾客。
老人也不是特别懂,只是简单跟他说了些比较迷信的东西,说是屠夫杀生太多,于是就效仿师公(道士)吹牛角驱鬼辟邪,由于牛角比较少,他们就吹海螺。
由于海螺来自海里,屠夫每次吹螺号时,心中还会默念:“趁早出苦海,转世去投胎。”
看着眼前这颗起码三斤多的木瓜螺,李多鱼更在意的是,眼下这颗大螺有没有“怀孕”。
因为木瓜螺的体内,有概率出现一种叫做“美乐珠”的宝珠,且个头越大,出现宝珠的概率也就越高。
然而,李多鱼也是赶海流行起来的那些年才听到“美乐珠”的名头。
以前,他们村也有人从木瓜螺里搞出珠子来,可大多珠子都不是特别的圆。
再加上,光泽也不是很艳丽,真没有珍珠来的好看,渔民大多都不怎么在意。
当年李多鱼从岛国回到担担岛后,那个爱钓鱼的老唐就曾讲过,他在年轻时,就曾开出一颗直径两厘米多,五十多克拉的美乐珠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