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金书阁

字:
关灯 护眼
黄金书阁 > 盛唐挽歌 > 唐和盐,百姓不能承受之重

唐和盐,百姓不能承受之重

  唐和盐,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(第1/2页)
  
  这篇谈谈为什么安史之乱以前,绝对不能实行中唐两税法背景的盐政改革(包括刘晏版本的榷盐法:民产官收商运商销)。
  
  这篇很重要,与剧情强相关,如果你只想看爽文的话,可以跳过这一篇。
  
  粟特锦的剧情,我查了一两天的资料;而盐税,我从上本都督开始,断断续续,光资料就查了几个月。
  
  从第一层来到第二层,再从第二层回到第一层。从天下无盐税,到“科学收税”,再到天下无盐税。
  
  反反复复逐渐深入对盐税的各种认识,我现在应该是起点作者里面,研究盐税的第一人,曾经在梦里都是怎么在封建时代收盐税。
  
  历史之所以有魅力,是在于它的不可更改与发人深省,在于抛去纷繁复杂的花俏迷人眼,最后依旧会回归到它原有的本质。
  
  揭开美丽的面纱,鲜血淋漓的本质会表露在你面前,这便是历史。
  
  按照爽文的套路,小方长大后,“应该”正好遭遇大唐天宝财政危机。小方顺势出手,提出“科学收盐税”,部分解决盛唐的财政问题,顺便“强势”上位摄取权力,这应该是“合理”的套路剧情。
  
  但是很遗憾的告诉各位,如果后续剧情这么写了,这本书就废了。
  
  不算剧透,只是想告诉各位读者老爷,我这个深度研究盐税的起点作者,反倒是不会让小方在大乱来临前,搞什么“利国利民盐税”。
  
  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税收的本质,就是国家从百姓兜里拿钱出来,用在当权者们想用,或者需要用的地方。
  
  它的用途或有不同,但从百姓兜里拿钱的本质却并无不同。
  
  第一个谬误:大唐前期对于盐是放任自流的状态。只有“大聪明”一般的穿越者才知道要给盐收税。
  
  其实不是,唐初盐税不仅不放任自流,甚至管得比安史之乱后还要严格。而又因为不收税,而食盐的开采成本又比较低,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  
  因为不收税,所以盐价低;
  
  又因为盐价低,所以官府在其中无利可图,让盐变成了远离商品属性的生活必需品,盐政基层官员也普遍比较廉洁。
  
  当差事无利可图的时候,升官就变成了唯一的利益,这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。
  
  还因为盐价在社会生活中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所以一定程度上舒缓了社会矛盾。
  
  国家居然不知道要收盐税,这样的事情,自李渊在位的时候,就没有发生过。不是不想收,而是因为各种原因,选择不收。
  
  唐代前期的社会安定,无盐税的政策功不可没。穿越者提出要在开元或者天宝年间“科学收税”,并不能证明“卓尔不群”。
  
  第二個谬误:安史之乱前,大唐完全不收盐税。
  
  其实不是,自武周时期以来,就在“低水平”运转。盐税不仅在收,而且收的很科学合理,不同性质的盐矿或者盐池,收税的幅度与方式,也都不同。
  
  大体上分为三种:
  
  1、实物税:租用盐池盐井进行开采的盐户,开采3石盐,就要交1石给官府。而这1石盐,则是进入常平仓,以供军需或者抑平市场盐价。
  
  2、力役税:官方开采的盐池盐井,里面的劳工,以劳力抵偿租庸调。
  
  3、货币税:民营盐井或盐池,一般背后都是大世家大豪强。
  
  有据可查的信息,是开元十年,就已经在实行这种税收方式,但税率很低。真实情况,收税的时间,一定会提前。
  
  第三个谬误:大唐朝廷都是蠢猪,居然不知道用榷盐法。
  
  实际上大唐的政策制定者们不仅不蠢,而且还知道“试运行”与“经济特区”的概念。早就做过榷盐法的政策试验。
  
  然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让几乎让自己崩溃的结论:
  
  经济中心的关中与河北,食盐来源的盐池盐井盐场,绝大部分,都是官营的!榷盐法几乎无法实施!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